近日,物流技术与应用的记者实地探访了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并通过采访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业务EAE能力中心负责人区冰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物流北区总监李涛涛两位负责人,深入了解更多该中心的运营细节与创新实践。
行业新标杆的智能化实践
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以下简称“北京物流中心”)作为施耐德电气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项目二期的核心智能物流枢纽,自2023年5月起即分阶段投入运营,展现出规模化、智能化协同发展的先进物流水平。该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其中二期扩建部分为12,000平方米。在项目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北京物流中心对收发业务流程及整体布局进行了系统优化,引入了单箱级多层穿梭车自动立体仓库技术,有效提升了仓储空间的存储能效。同时,通过应用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EcoStruxure机器专家数字孪生物流及仓储软件(EMET L&W)等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成品及零件输送线的全流程绩效管理,实现了自动化仓库运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北京物流中心不仅夯实了施耐德电气区域物流枢纽的核心地位,也为施耐德电气在华北地区智能制造体系的高效发展与持续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北京物流中心的智能化改造中,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凭借其开放架构与灵活配置特性,正在成为构建新一代物流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支撑平台。
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在北京物流中心构建起清晰的三层架构体系:底层由PLC、变频器、传感器等互联互通的智能硬件设备构成,负责采集数据与执行控制;中间层主要包括用于显示设备状态与进程指令的IPCs系统,以及承担边缘控制核心任务的EAE平台;顶层则聚焦于实现应用、分析与服务功能的WMS(仓库管理系统)和WCS(仓库控制系统)。这一分层架构使EAE能够全面支持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设备控制及边缘计算等多种功能,不仅具备高度的扩展性与灵活性,也能有效应对物流中心各类复杂的自动化运营需求。
区冰华强调,EAE平台具备与WMS、WCS等IT层系统以及OT层设备的双向交互能力,能够实现数据无缝流动并与底层设备直接通信,无需依赖额外网关设备。这一特性既降低了系统复杂性与成本,也显著提升了数据交互效率,使EAE能够在实际运营中充分发挥IT与OT深度融合的关键价值。李涛涛强调了仿真设计的重要性:“凭借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与EMET L&W数字孪生软件的无缝集成,我们得以在实施前通过三维虚拟模型验证输送线及整个仓储流程的自动化程序,从而提前规避风险、优化方案。”
拥抱AI变革,驱动物流升级新未来
近年来,人工智能AI与自动化技术的一体化协同,助力企业实现了从“机械执行”到“智能决策”的跨越。AI为自动化系统赋予了更加智慧的“大脑”,共同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潜能。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中国区负责人张开鹏表示:“数字化是实现供应链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自身供应链转型升级中,施耐德电气积极应用自有数字化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实践示范。”